南湾买房记

原本,我们俩一致认为房子是非必需品,作为投资,股票优于不动产,流动性和收益率都更好,加之我们只买熟悉的几个科技股,对比目前已经飙涨过的湾区房价,反而觉得股票更放心。然而,自从确认怀孕后,心态完全变了。想想将来带着个随时可能会爆炸的宝宝,我们定然是不可能继续和朋友合租了,南湾租个一室一厅至少需要2500(美金)一个月,三个人挤在小空间里的感觉一言难尽。我们渴望有个带院子的房子,每个人有机会暂时逃离不愉快氛围的空间,宝宝也有玩耍的地盘。这份渴望到三月份收到公寓涨租金的通知时简直达到了焦虑的程度。交租金总不如交利息吧。于是,三月初开始了我们的买房之旅。 看房选房 首先拜访取经近期买了房的朋友,网络调查房价形势,挑选房源实地考察。 大概了解了身边几位朋友的情况:一位Facebook的员工,2016年初毕业第一年就在公司附近East Palo Alto买了套2b2b的公寓,首付才出了5%,当时50万,现在涨到了70万(这让Jason后悔不已,他当初住的公寓几乎同期出售之后涨势也差不多,如果买下来这都涨出了毕业生一年多的工资了)。一位目前公司的同事,去年下半年在Fremont买了套single family house,3b2b?, 算学区房,65万,装修了5万多,房子不错,院子挺大,周边华人不少,可惜开车上班得半小时,还会每天晚上好长一段车程都能闻到臭味(南湾Milpitas一带是新兴的华人集中地,社区开发的特别漂亮,但受San Jose一个垃圾场的影响,很大范围都一到晚上就发臭,一路臭到Fremont)。一位表亲,去年买了Sunnyvale一套新的townhouse,2b2.5b, 90多万,学区房,社区环境挺好;跟我们细致地描述了他们代理如何操作,不断询价提价,历时几个月,出了5个offer,最终在抢房大战中胜出获得了这套房子,听得我们胆战心惊。据说,室友的弟弟去年年底也在Milpitas买到了类似的townhouse,因为是在建项目,获得了十几万的折扣,买下来是85万。 再从中介和论坛的故事里了解到湾区买房的形势,买房简直像打仗,十几家抢一套房,买家们的心态从一开始舍不得出价,到几轮扑空再被涨价速度以天为单位给吓到后开始变得大手大脚,一般成交价都会溢出报价10%以上。 我们咨询的几位朋友都是人生阶段和我们比较接近的,毕业没几年,没存款,贷款能力有限,但一聊还是冲击了我们的心理预期。Jason的计划还停留在两年前同学成交的50万上,如今一下飙涨到了80万+。再看看美国最流行的两个看房网站Redfin和Zillow,加上房价范围和Jason上班车程20分钟以内,区域限定了San Jose。 Jason一度挺嫌弃San Jose,觉得这个城市老旧没有特色,强悍的互联网公司没一家诞生在这里,一心想着Palo Alto(斯坦福大学以及红杉资本等投资公司聚集地)和Mountain View(Google大本营,我们当时住的地方),甚至看房半当中还不死心地让代理找找曾经也是看不上的East Palo Alto(Facebook所在地,以前黑帮聚集)在预算范围内的房子,结果发现同价位的能差出1b1b的距离(East Palo Alto的1b1b的condo开价60万),而且上班车程也增加了十几分钟。两个地方明明半斤八两,看看crimereports, 都是密密麻麻的数字。这图啥呢?而后像是安慰我们,代理发来了很多San Jose未来开发方面的好消息,Google在市区拿了地要盖比目前总部还大的园区,Apple,Microsoft,Amazon也都要盖办公楼,湾区的后院要变前厅了。据报导,整个San Jose的房价日均涨幅是800美金。便下了决心,继续挖掘San Jose。 我们的要求是:1、不能超过80万,最好70万以内,所以报价范围锁定在60-70万;2、有车库,有院子,有土地产权;3、不少于2个房间,2个卫生间;4、到公司车程不超过20分钟,离高速出入口近;5、社区干净整洁。我们每个周末都留了一天踩房子去,一周五套房,房子类型包括condon(类似国内的公寓)、townhouse(类似国内的联排别墅)和single family house(独栋)。发现大多在Story Road和Tully Road附近转,大概整个通勤半径内就这一带是我们能负担的吧。心态从全面嫌弃(总是忍不住和加拿大的作比较,相同价位后者是大房大院,在湾区却是小黑屋),渐渐转变到可以接受的都想试试出offer,再到又变得挑剔——需要大力改造的房子不要,紧邻繁忙路段的不要,1000平方尺以下的不要。 终于,万事俱备只欠房子的时候,我们看到了心痒痒的对象。3分钟上高速,开车上班11分钟,去机场13分钟,骑车去市中心15分钟,公共交通也方便;位置闹中取静,门口小孩子嬉闹也不担心安全问题,附近有适合散步的公园;三房三卫,加上车库有5个停车位,卖家重新装修了房子,新刷了漆,换了地板,升级了厨卫,小院也收拾得井井有条,三棵树都硕果累累;房龄三十多年,几个房东都住了七八年,邻居更是住了二十几年,想必居住体验不错。鸡蛋里挑骨头,这不是学区房,尽管附近很多学校但评分都很一般,但这预算还能指望学区不成? 全力以赴,准备offer吧! (插播一下我们找中介的经验:一开始就定了方向打算找华人中介,不仅仅对我来说语言沟通无障碍,更重要的是文化、生活习惯上对方会更理解,就更能推荐出符合我们需求的房源;尤其需要从国内筹钱的朋友,华人中介对渠道方法更熟悉,后期贷款也有更多的华人中介可推荐;最后,别不好意思要求折扣,这甚至是一些华人背景的中介公司特色,如果对方愿意让出一个点,在湾区的高房价基数下一折算轻易就上万了,能省下不少交易费用——当然,通常生意已经忙不过来的人是不愿打折的,但实际上这类人也并不一定直接给你提供服务,而都是他们的助手处理具体事务,所以多付的这部分费用也未必值。 我是在Sunny公众号文章上加到她微信的,作为她产后复出第一次做地产中介而成的第一单客户,这次我们彼此都算幸运吧。她敬业、细心,但对湾区半岛地区更熟悉,如果打算在那一带买房,我会推荐她。其他找中介的方式很多,比如朋友介绍,直接在Redfin和Zillow上联系好评多的,在看房过程中接触到顺眼的卖方中介邀请他代理你,等等。) 出价谈判 每周我们都有一套看对眼,虽然一开始因为首付款没有准备到位,压根出不了offer(通常一套房子上市一两周后就开始在一个周末open house,两天时间里上百户家庭参观,几十户索要调查报告,两三天后十几户出offer,当天或再隔一天第一轮结果公布,如有第二轮也就多一天。从出offer开始就要提供财产证明),但我们私下还是对每套看过的房子模拟了出价。通过对比Redfin上近一两个月附近类似状况房屋的交易情况,包括最终成交价和其对出价的溢出比,评估出我们的出价范围,再跟进这些房产交易状态更新情况来观察我们出价的准确度。后来发现,这些房子基本都以我们评估的范围上限成交了,无论是新装修的还是亟待翻新的,溢出比都在10%~15%。 我们俩在看房过程中比较主动,房源一半是中介推荐的,一半是自己和家人网上找来的,经过一个周末和中介Sunny看房后,我们决定之后为了提高看房效率等到我们看中房子后再联系她把关——我们的选房要求基本上用不了中介手上非上市房产资源,所以他们的主要价值就体现在估价、谈判、文件处理和进程管理上。我们一看中最后的房子,马上招呼了Sunny去看,她对我们的选择非常赞赏,接着指出了如果屋顶、窗户、天花板、楼梯扶手、外立面和门口路面修补等等更新工程的价格范围,笼统一算我们得再花一万以上,不过这些需要和物业确认哪些部分会被包括,剩下要么要求卖家修好,要么在价格上让步。 当天晚上就得到了房屋调查报告,其实各种小问题比我们想象的多,兴冲冲的热情被浇了一盆凉水。再到环境调查报告出来时,更是吃了一惊,居然在flood zone,难怪外墙有water damage!难怪觉得那天看房没像前几家一样同时挤进好几户人家!(后来想想,那天都周日下午人家下班时间了,人少一些也是正常的)我们对flood zone特别介意,毕竟这会影响到每年的保险,额外多了支出;父母更会担心我们的安全问题。 后来一查,这是100~500年有一次发水的概率,属于flood zone最轻微的等级,贷款公司不要求买洪水保险。而且,我们地质上属于比较安全的地段,也不需要担心地震问题。外立面的问题我们也无需费心,物业计划来换墙面并刷新漆,很快从里到外都焕然一新了。 Sunny又给了我们两个很重要的信息:这个卖方代理近两年卖的几十套房子成交价都非常接近报价,这不仅仅说明我们不需要溢出太多,同时也意味着竞争不会太激烈——相反,故意出很低的报价,吸引大批人竞争,一轮竞标,再来一轮,往往结果更能抬高成交价。另外他给买方代理的费用只有正常的一半,这显然会打击买方代理的推荐积极性,也会降低热度。于是,我们决定加个Santa Clara的平均溢出范围4.25%,结果很接近近期周边几套房子的成交价。 除了一些严肃的文件外,我们还按湾区近年流行的惯例,附上了我俩的生活照和love letter,声情并茂地阐述了我们对这套房子的喜爱,对未来生活在此处的憧憬。 Offer发出后,马上收到了卖方代理要求必须签署的文件“contingency removal”,不签不考虑offer。这意味着贷款没办好,或者房子有重大不满要退货,都没退路,我们有点犹豫。打听一圈朋友,人人都签,卖方市场潜规则如此。我们在最后一刻签了。 剩下是忐忑不安的等待。我们的价格很公允了,而且卖家的投资8年里涨了三倍,该满意了吧?会不会只差几千块一万块选了别人呢?我不断地催促Sunny好好和卖家代理套磁,得到的反馈让人心塞——这个向来有问必答热情憨厚的人,自从得到我们offer后就对Sunny不理不睬,拒接电话不回短信了!情况非常不妙,是意味着我们落选了?这份不安持续到了第二天中午,我们开始尝试接受失败了,不是说大部分买房的都是先出四五个offer后才开运的,好好准备下一组周末要看的房子吧。 到了傍晚,再问Sunny,结果一样令人失望。我忽然想垂死挣扎一下,写了个言辞恳切的长信直接发给卖方代理,向他表达我们的渴望,我们前期一些拖延是因为严肃对待这次交易做了很多调查工作,如果offer被接受了我们绝对会保证准时完成交付,恳请他代我们向卖家多多美言。半小时后,他回复,卖家接受我们的offer了,马上发确认书给我们!而这时候,Sunny那边还没得到消息呢。 到此为止,距离我们第一次看房恰好满一个月。之后是Sunny准备合同,把需要卖家在交付前需要维修的项目一一沟通,而我们主要工作就是看文件、签字和付钱。 交易流程 Read More